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4亿元,一期改造范围主要涵盖三厂中街及生活区北部两个苏式建筑围合区,占地约6.5万平方米。区域内包括:中街全长426米,宽34米;地上建筑27栋,其中居民楼24栋,非居民楼3栋;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10月20日,正午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五棉北院,古色古香的“轩雨亭”下,满头白发的秦全润老人正在织毛衣。“阿姨,你这眼神儿挺好的。”记者走上前跟老人聊起了家常。“74岁了,有时候也看不清。”秦阿姨说。围墙外的嵩山路上车水马龙,苏式建筑隔挡的院子内却如世外桃源,花草葱茏,老人享受着安静的时光。
五棉北院,老邻居们一起健身其乐融融
旁边的健身器材前,72岁的陈桂兰和65岁的陈春萍——这对儿年轻时同一车间的老搭档聊得正欢。昔日上下级,如今老邻居。几十年同住一个院,一起说、一起笑其乐融融。陈春萍边锻炼,边回忆着陈桂兰关照她的点点滴滴。花草无语,人间有情,欢声笑语在两栋粉饰一新的楼房之间流淌。
两个月前的改造伊始,同样的地方,场景天壤之别。那时居民在小马扎恳谈会上谈改造意见。“没问题!一定按你们的意见改。”居民的意见五花八门,有私搭乱建不想让拆,防盗网突出的不想让动……“动不动、拆不拆要看群众意见,少数服从多数。”眼前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的景象不用说,拆不动的都拆了,各种意见和建议都化成了眼前小院的安宁。
“双改”换来的是居民的幸福感,但改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栋楼入口,因有一户残疾人,社区要铺个坡道。“不能因为他一个人铺坡道。”有邻居提出反对意见。“关爱残疾人,这是国家政策!”街道办坚定立场。在五棉北院,像给残疾人铺坡道这样的暖心细节很多。新装路灯953盏不仅亮灯,灯罩上绣着象征棉纺的棉花团;亭榭回廊、竹园、小景,随处可见;嵩山路临街的苏式建筑灰白相间,空调室外机整齐划一还镂空设计了“国棉1956”;家家户户换上的断桥钢化玻璃窗高大上。“不花群众一分钱,全部政府投入。”居民李霞感叹遇到党的好政策。棉纺路街道首创的“路院共治”封堵不必要出入口,将“四面透风”的小区科学规划进出口,电子门禁管理还防盗。疏通道路打通断头路、梗阻路,拆除不必要的楼栋门柱,让小区通行更顺畅。
一条棉纺路,半部郑州史。棉纺路从东到西,分布着原国棉一、三、四、五、六厂,路北是生产区,路南是生活区,曾见证了郑州工业历史的辉煌,如今苏式建筑、门楼牌坊、棉纺情怀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三厂中街中心,一台63寸有梭织机伫立中央,放大的铜质巨型梭子令人震撼。当前,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正在进行。“10月10日开始签约,10天时间,房屋搬空826户,占比81%。三厂生活区还是居民的家,虽然他们搬走了,等建好了招商,老居民优先。”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4亿元,一期改造范围主要涵盖三厂中街及生活区北部两个苏式建筑围合区,占地约6.5万平方米。区域内包括:中街全长426米,宽34米;地上建筑27栋,其中居民楼24栋,非居民楼3栋;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文化街区综合改造,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郑州纺织工业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提升生活品质。同时,通过重现纺织工业城“三生”,融合历史风貌,彰显文化自信,激发郑州未来发展的磅礴动力。该项目涵盖多元消费场景,通过产业注入直接增加就业岗位和生产总值,能够充分带动区域消费升级与社会经济转型,将有效促进地区经济活力,一幅老棉纺厂新生的绚丽画卷正缓缓展开。
-
1减少自助餐浪费别忘管好后厨 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来准备食物
-
2六成白领遭遇过职场PUA 关系落差忽视平等
-
32020年5月1日新规将实施 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
4退役军人待遇最新政策目录清单 待遇政策越来越完善
-
5从走街串巷回收废品到进入社区分拣垃圾 走近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日常
-
6韩国520所学校停课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会
-
7中国民航稳健恢复 8月国内航空客运共完成4535.1万人次
-
82020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增速较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
9蘑菇街回应裁员 优化掉部分非强相关业务
-
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河北固安设置跨省城市航站楼 直线距离约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