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市场规范慢了半拍 价格打折管理不能打折
发布日期: 2021-12-14 16:52:03 来源: 中国食品报

在电商平台,记者发现,1元10包山药脆片、1元5杯奶茶,销售“临期食品”的直播间,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几百人在线购买,晚上有的直播间甚至达1500人左右在线购买。在北京大兴区一家临期特卖仓库,沙琪玛原价14.8元一袋,折后9.9元还买一送一……部分商超临期食品折扣区,5折价格在售各种食品。

根据《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临期食品正成为巨大商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不少商场和核心商圈,已经新增了数量可观的临期食品商店或超市。在线上平台,专营临期食品的商家也呈增长趋势。报告还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年龄为26—35岁的占47.8%。今年4月,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平台挑选临期食品。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临期食品并不都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还有很多是最近生产的产品,以临期食品的名义特卖。在不少电商平台上,在售的临期食品多是网红爆品、进口商品、厂家尾货和小作坊产品等。北京朝阳区一家果蔬好商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商超一般在进货过程中都会根据大数据严控货品、货量的。”进不了商超又缺乏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的食品在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只能走特卖的途径。

《2020新消费洞察报告》提到,从2016—2018年,网红食品的增速飙升12倍,但只有5%的新品能杀入成熟期,稳坐商超货架。而市场淘汰掉95%的产品,不少就以临期食品的名义进了像好特卖这样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回收站”。

像好特卖、好食期、小象生活这样规模化、专业化、供应一体的商超,是近年来出现的“萌芽”,在资本市场上,已开始获得青睐。据天眼查显示,好特卖于2020年6月和9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和A+轮融资,今年8月完成了B轮融资;今年3月,小象生活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而线上平台好食期已获得5轮融资,其中包括2018年获得阿里巴巴1.1亿元C轮投资。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整个市场方面来说,国内的临期食品有刚需,但很多产品运营商把临期食品市场看得过于乐观了,整个市场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内卷化状态,导致行业处于一种无序的发展阶段。未来,临期食品渠道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难度。”

临期食品安全监管有挑战

然而,临期食品在面临消费者热情和资本青睐的同时,也有消费者反馈临期食品面临着不少问题,如包装不合格、货源不明、以次充好等。如一些临期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加上邮寄慢等原因,到消费者手中出现过期乃至变质的现象。更有消费者坦言以为买的“奥利奥”到家后发现买的是“典利典”,不免疑惑买到了“山寨”食品,还有消费者反馈吃完临期食品出现腹泻现象等。此外,记者也发现,有些商超对于临期食品仅做特价销售并未明确标出临期食品销售专区。

“越来越多的临期食品被充分利用,问题食品夹杂其中,规范和监管慢了半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而在急剧扩张的临期食品行业,因为有利可图,甚至出现以次充好等乱象。”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进军认为,从宣传引导到制度建设和行业规范,都需要及时跟上行业变化的步伐。李进军进一步表示,要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行业规范,加强临期食品各个环节的监管。临期食品专卖店遍地开花,对城市运营、宣传推广、市场监管等都是重大挑战。

早在2012年,原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原北京市工商局制定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明确规定:商场超市应当在规定期限前,将临期食品放进专区集中陈列和销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临期食品的监管仍属于“正常食品”监管范畴,没有单独监管归类,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制定中。但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借食物银行之力惠低收入人群

今年4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深入人心,临期食品折价销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食品的浪费,也减少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支出。

除了特卖外,国外的食物银行也值得借鉴。李进军表示,在很多欧美国家已经较为普遍的食物银行也叫食品银行,通过收集过剩食品和临期食品,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人。此举既能减少浪费,又能接济低收入者,通常是一项公益性质的事业。

早在2015年,我国首家食物银行——绿洲食物银行在上海成立,今年绿洲食物银行还开通了网上食物银行“绿洲盛食社”。此外,去年9月以来,由肯德基成立的食物银行在深圳等多地揭牌。绿洲食物银行统计,截至目前,7年来在全国援助人次约为110万,每年约10万人次,而且“援助人次”的重复率非常高,相对中国城市800多万的低保人数而言,获得食物援助的人如沧海一粟。今年3月,曾有网络视频曝出,上海杨浦区一家肯德基餐厅门口的食物银行疑似被市民哄抢事件。

另外,有商家表示,针对商超生鲜蔬菜水果之类不易保存的食材如果没及时售完的处理问题,会以员工福利的形式发放给员工食用,剩下不能销售的会做垃圾分类处理;还有商家表示,除了折价卖外,如果仅余少量食材会做退回处理。甚少涉及公益捐赠。

李进军表示,随着食物银行在多地揭牌,一些问题和考验也随之而来。比如,部分群体对临期食品存在偏见,对食物银行敬而远之,而个别爱贪小便宜的市民,想方设法“薅羊毛”,把食物银行当成免费补给站;一边是多地积极响应,一哄而上地揭牌运营,一边是捐赠企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存在“缺粮”“断粮”风险等。作为一项从捐赠到免费送、惠及百万人群的公益事业,还是倡导节约、减少浪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产业,食物银行的模式和做法都值得肯定。但是,免费不能免管理;价格打折,管理不能打折。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