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著 监管密集出手增产能稳预期
发布日期: 2021-08-11 15:44:3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政策密集出台促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月内“国家储备库”两度打开大门向市场低价投放铜、铝、锌,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归。同时,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管齐下破除煤炭增产制约,为涨价预期“降温”。分析指出,随着一系列政策调节措施的落实,供需矛盾将得到缓解,预计后续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回归合理区间。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1年7月份CPI和PPI数据时表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小幅下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1%。

机构监测数据也显示,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8月9日,日照港61.5%PB澳粉矿价格为1190元/吨,较上周下跌45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了285元/吨;唐山>6mm重废价格3705元/吨,较上周下跌3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了80元/吨。

钢价方面,8月9日,国内重点城市Ф25mm三级螺纹钢平均价格为5248元/吨,较上周五下跌了24元/吨,较上周下跌了59元/吨。螺纹钢期货也同样出现了下跌,上期所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收报5330元/吨,下跌48元/吨,跌幅为0.89%。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铁矿石、废钢价格的连续调整,对于钢价的支撑进一步转弱。预计钢市还将继续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月中下旬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监管密集出手增产能稳预期

近来,相关部门再次密集出手,保障相关大宗商品供应,稳定市场预期。

7月2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投放了第二批国家储备铜、铝和锌,共计17万吨。其中铜3万吨、铝9万吨,锌5万吨。在此之前,7月5日,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已经投放。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储备铜铝锌一个月内两次投放,直接针对终端抛储,增加了有效供应,明显缓解了供需矛盾,同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抛储彰显了国家调控大宗商品价格的决心,有效管理了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煤炭需求旺盛、煤价高位运行,增产保供迎峰度夏面临较大压力。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多管齐下,破除增产制约。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通知要求,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5省区已对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煤矿办理延期手续,15座煤矿涉及产能合计4350万吨/年,已全部复产,预计每日可稳定增加产量15万吨。

分析指出,这些举措对市场的指引作用明显,提升了市场对后续进一步增产的预期。综合来看,随着旺季行情进入下半场,动力煤市场供需最紧张的阶段即将过去,市场或将迎来调整。

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随着各项保供稳价政策密集出台以及后期落实政策持续展开,市场普遍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虽然国内定价的焦煤、动力煤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供需缺口的存在,但运动式“减碳”或也是触发因素之一。以短期运动式“减碳”应对长期的“双碳”目标,对于传统高能耗企业带来过大冲击,既不利于就业民生,也不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政治局会议首提纠正运动式“减碳”,将有助于“保供稳价”工作的推进。

万劲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明明表示,预计未来由供给端预期不确定性带来的价格波动将趋于缓和,但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在供需缺口的存在下仍旧有所支撑,价格走势重回供需逻辑,各类大宗商品可能在淡旺季错位下走出分化行情。

煤炭方面,明明表示,7、8月为年内第一波用电高峰,电力供给将面临较大压力,动力煤需求提升,短期内为动力煤价格形成较强支撑。8月后用电需求会走缓,预计动力煤价格短期高位运行后或有所回落。

钢铁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从钢铁企业盈利空间分析,钢材市场价格经历了5月份的大起大落后,6、7月份窄幅波动。下一步如果供需相对平衡,钢价有望稳定在这一区间。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